演出时长:135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
演出场次:4场
*购买该演出票的客户,请于演出当日凭订票手机号或订单取票电子二维码到现场售票处兑换纸质门票入场。
*本场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1.2米以上(含1.2米)儿童凭票入场*
/领衔主演/
李侠:王佳俊、侯腾飞
兰芬:朱洁静、王景
*演员出场以实际演出为准
开谍战舞剧先河 “爆款”作品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上演来,“电波”热迅速席卷全国,演出票一票难求,好评如潮。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谍战题材的舞剧,是舞蹈界长期空白的领域。用不开口的肢体表达复杂的剧情、多重的人物和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几乎是舞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破线性结构,让舞台学会“讲故事”。“舞剧蒙太奇”“倒带式回放”“可移动景片”等创新性艺术手法被带到了舞剧里。
红色是中国人民的基因 “电波”只是激活了它
这是“电波”的第三年,“电波”的大火,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革命烈士挚爱和怀念。在不久前,光明网的专题视频中用了这样一句话“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日常生活情感彰显九死不悔信念”。

这是一部红色题材的作品,但全剧没有一句口号,“嘀嘀嘀”的电波声穿插全场,颤动着观众的红色血液。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表示,细节与真实,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当我们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让舞蹈回归真实生活,就有了一种圈粉能力”。与其他革命战争题材不同的是,在对英雄的描述中,不仅展现主人公坚定的信仰和赴死的勇气,也通过一系列的柔情片段展现英雄作为一位普通人的细腻情感。编剧罗怀臻说,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够打动观众、让观众感同身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团长陈飞华认为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都有红色基因,在观看“电波”这一刻被激活了。观众在这里,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对视。
/作品介绍/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无数革命先烈曾在这里英勇就义,这座城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传承着红色基因,承担着重要使命。上海歌舞团响应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的要求,以解放前夕英勇牺牲的我党情报人员李白等烈士们为创作原型,创作演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向英雄致敬!向革命先烈致敬!传承和弘扬上海红色文化!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取材自“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把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以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的意象表达、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和谍战的紧张悬念,再现了为我党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全剧时长约两小时,分上下半场,从李侠与兰芬假扮夫妻在上海开启潜伏生涯开始,长达 12 年的岁月里,他们每日行走在生与死的刀锋上,秘密用电波传递着情报。谍影重重的上海,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身边充斥着暗箭冷枪,数不尽的同志英勇就义,撕心裂肺却唯有吞声饮泪。无声的枪口,紧张的追逐,李侠夫妇一路患难走过。“天”快亮了,却迎来生死抉择。坦然发送出最后一份电报,李侠笑对牺牲!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 媒体评论/
尽管有同名影视剧铺垫了观众的“前理解”,但舞剧《电波》还是充分运用并创新了舞蹈的叙事策略,让观众真正从“舞蹈的言说”中得到理解并受到感动。《电波》对于舞蹈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创新,并非“为运用而运用”“为创新而创新”,是因为故事本身的戏剧冲突、以及冲突双方的行为较量让编导力求深邃、务求精准。……特别重要的是,这些舞蹈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创新,不仅精准地指向内容表现,而且建构起一种统一的形式感和深邃的叙事风格。
——《文汇报》
/主创团队/
联合出品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出演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
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
特别支持
国家艺术基金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中国舞蹈家协会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
制作人/艺术监制
陈飞华
监制
刘奎丽 李 莹 王 延
陈家年 王 菁 宗克惠
联合运营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鸣谢
李白烈士故居
电影文学剧本作者 .jpg)
温馨提示:
1.本场演出为实名制购票。
2.请合理安排出行时间,以免延误观演。
3.观众需持演出票对号入座,禁止跨层入场。
4.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请妥善保管演出票,遗失不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演出取消或延期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