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长:140分钟(无中场休息)
为保证您的观演权益,请至少在演出时间开始前10分钟抵达剧场
本场演出身高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适合10岁或以上观众欣赏
演出介绍
上海大剧院出品
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
昆曲《浮生六记》
Kunqu Opera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原著:〔清〕沈复
编剧:罗周
导演:马俊丰
执行导演:倪广金
艺术顾问:张继青
艺术指导:石小梅、胡锦芳
作曲:孙建安
舞美设计:张庆山
灯光设计:胡耀辉
服装造型设计:赖宣吾
编曲:李哲艺
主演:施夏明、单雯、李鸿良、由腾腾、顾骏、裘彩萍
演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
时长:约140分钟,无幕休
剧情介绍:
妻子芸娘天殁,沈复悲难自胜。回煞之夜,苦等苦盼,终不见亡魂来归。母亲为他另觅半夏为妻,沈复拒不接受,若痴若狂,沉浸在失偶的痛殇之中。又假藉笔墨,将他与芸娘的点滴往事,娓娓述来……沈复心随笔行,忽闻一声“沈郎”,惊见已然亡故的芸娘竟娇娇楚楚、真真切切,推门而入,再度回到他身旁……
剧目简介:
清代文学名著《浮生六记》原书六卷,今存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是一部自传体笔记式作品,记叙了作者沈复与妻子芸娘平凡又富有情趣的家居生活,和漫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辞清新,情感真挚,有“小红楼梦”之誉。学者俞平伯称赞“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英文版译者林语堂读罢深感“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称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目前《浮生六记》刊印版本超过百部,包括英、德、法、俄、瑞典、丹麦、日本等外文译本,海内外文坛影响深远。
调用水磨,歌以婉转。上海大剧院经多年筹备将《浮生六记》搬上昆曲舞台,以当代审美揭开传世著作和百戏之祖的古典情怀,探讨永恒的文学和爱对于生离死别的超越,于笙箫管笛响处,追怀三个世纪前布衣眷侣沈复与芸娘悲欣交集的一生,体悟茫茫人世间的欢悦与无常。昆曲《浮生六记》深度汲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精华养分,是上海大剧院努力打造“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代表性作品之一。该剧2019年成功首演以来陆续获得2020年“京昆艺术紫金奖”的优秀剧目奖、优秀音乐(唱腔)奖、优秀舞美奖等多项奖项,担纲2023年BeSeTo(中韩日)戏剧节开幕大戏并获优秀展演剧目荣誉。
沈复 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年不详。出身于衣冠之家,未仕。能文善画,落拓不羁。曾从同里石韫玉出游南北各地,为人幕僚。嘉庆十三年(1808)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册封琉球国王。代表作《浮生六记》,书名取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意。全书文笔真切自然,深情缅邈,颇足动人。清人杨引传在苏州冷摊上购得《浮生六记》手稿残本时只存四卷,后两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佚,光绪三年(1877)杨氏交由上海“申报馆”以活字版首次印行。(参考《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等资料编辑)
罗周 她被称为“一匹黑马闯进戏曲编剧界”,她的笔下有《春江花月夜》的旷达,有《醉心花》的痴绝;而在她的编剧世界中,各色人物或真或假,却都令人印象深刻,充满争议的鱼玄机冰冷与炽热同体;一代宿儒顾炎武则在矛盾与纠结中彻悟。这一次,她聚焦姑苏城边的一对小夫妻,带领观众进入两个半世纪前文人的内心世界,遍览“浮生”况味。
马俊丰 这位新锐“鬼才”话剧导演步履从南到东,艺术风格平静与喧嚣交替,深处暗流涌动。从金宇澄的《繁花》到沈复的《浮生六记》,从当代文人描述的市井生活上追至清代文人笔下的家居婚姻,也许是参透了上海话中“不响”的深意,他对日常生活的细腻与生动也有了新的感悟,从而赋予《浮生六记》不一样的视角。
施夏明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他是《南柯记》里的淳于棼,他也是《牡丹亭》里的柳梦梅,他是《白罗衫》里的徐继祖,他也是《玉簪记》里的潘必正。台上惊鸿一瞥、千面人生,无数经典形象从案头中走出、从古典中走来,走到当今城市的舞台,引得今天的观众随着他的表演同哭、同笑;体味着百年前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着现代男女的悲欢离合。今朝《浮生六记》更添几分今时今日的人生慨叹。
单雯 梨园世家,闺门秀雅。作为省昆“第四代”中最年轻的学员,她的成长见证了昆曲回归大众视野的“文艺复兴”之路。在李香君登场的年岁登场;在杜丽娘寻梦的年华寻梦,她生逢昆曲绽放的时代,又将自己的光华照亮了昆曲舞台。昆曲赋予她沉静与隽永的幽兰气韵,她则为昆曲带来青春的活力。她装点了无数青年观众的艺术之梦,在《浮生六记》的舞台上,她是从文人笔下走来的“梦中之人”。
出品方简介:
上海大剧院坐落于上海市人民广场,以“一流的艺术作品,一流的艺术体验,一流的艺术教育”为宗旨,秉承“国际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创性”的品牌定位,坚持“名家、名团、名作”的节目特色,致力于实现“中国剧院的标杆、城市文化的名片、文化创意的中心”发展愿景。
作为国内建成的首家国际性高等级综合剧院,上海大剧院自1998年8月27日正式开幕以来迎来了无数世界级表演团体和海内外众多的艺术名家。从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的国内唯一大满贯,到四大欧洲歌剧流派的悉数登场,更有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英国皇家歌剧院、巴黎国家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马林斯基剧院、斯卡拉歌剧院等国际一流艺术院团及众多海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在这个舞台上为上海观众带来了无数个难忘瞬间。
在力推高端演艺文化产品的同时,上海大剧院在国内首创以剧院为平台的公众艺术教育品牌,努力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出“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走进大剧院”、“大剧院文艺范”等品牌项目,举办剧院开放日、艺术市集、艺术夏冬令营等各类公共文化活动。此外,上海大剧院承担举办众多国际性、国家级文艺节庆的使命任务,现已成为世界级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国际性艺术活动的交流平台和公益性艺术教育的推广平台。
建成运营的二十余年间,上海大剧院积极配置国内外演艺和制作资源,逐步形成、不断完善“世界优秀文化 + 中国元素 + 时代特征”的大剧院制作模式,与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英国皇家歌剧院、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艺术宫和上海歌剧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京剧院、上海越剧院等合作推出众多“上海大剧院版”舞台文艺作品。上海大剧院始终以“启动城市文化创意核心”为使命,近年来成立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发挥平台功能优势,出品、制作多部具有人气与口碑的民族戏曲、舞剧、话剧、音乐剧等作品,昆曲《浮生六记》《重逢〈牡丹亭〉》和舞剧《白蛇》为代表的“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作品将中华美学引入现代表达和国际叙事;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国际制作上海版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是上海大剧院继2002年首开先河上演原版经典英文音乐剧《悲惨世界》之后,尝试探索国内音乐剧创制的“上海标准”。
——艺术家阵容、时长等节目信息以现场演出为准——
沈复 施夏明饰,芸娘 单雯饰
沈复 施夏明饰,芸娘 单雯饰
沈复 施夏明饰,芸娘 单雯饰
沈复 施夏明饰,芸娘 单雯饰
沈复 施夏明饰,芸娘 单雯饰
沈复 施夏明饰,芸娘 单雯饰
沈复 施夏明饰
芸娘 单雯饰
浮生六记 半夏 由腾腾饰
浮生六记 王婆 李鸿良饰
张禹门 顾骏饰
沈母 裘彩萍饰